12月30日讯,《足球报》近日撰文分析了中超球员的流动情况。一位经纪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国内球员在寻找新球队时的基本诉求是能够上场比赛。
文章指出,目前球员年薪普遍仅为金元足球时期的20%到30%左右。中国足协规定国内球员税前薪资红线为500万元。在中下游俱乐部,能拿到顶薪的本土球员屈指可数,而中上游俱乐部则略多一些。有些俱乐部甚至会增加附加条款,只要满足这些条件,就有机会达到顶薪标准。目前,稳定发放工资成为了玩家们最看重的一点。
一名经纪人透露:“过去三年,每年都有俱乐部解散,因此国内球员找队伍的时候只希望能踢到比赛。然而,现在许多球员仍面临着欠薪问题,包括以前未解决的欠款,他们知道欠薪实际上是一种无底洞。因此,无论如何,再选择新的球队,都不会考虑存在拖欠工资风险的俱乐部。”
值得庆幸的是,中国足协对准入门槛进行了严格把控。尽管近两年来,各个俱乐部联系持续缩减预算,但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稳定。“其实缩减预算并不是问题,财务状况稳健、按时支付工资才是关键,”他补充道。
进入冬季转会期后,中后场位置依然将成为国内球员争抢热点。据经纪人介绍:“很简单,由于外援占据了大部分前场位置,所以具备较强能力和流动性的中后卫、后腰以及边后卫都十分抢手。”
与此同时,中下游俱乐部发现引进优秀本土人才变得愈加困难,对于少数优质流通性好的选手,这些团队缺乏竞争力。而不知名的新秀又难以吸引他们关注。一位经纪人认为:“很多人说中国运动员水平相仿,在引援决策上可以果断一点,不必浪费时间挑拣。不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磨合球队与完善技战术体系,因为足球是集体项目,有时候比起押宝单个个人,更应该注重整体表现。”
不少业内人士预见明年的联赛可能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“中游”球队,将只有争冠区和保级区之分。尤其是在保级区域,“从明年开始,各支队伍都会认真应对整个局势,使得保级形势将变得异常复杂”。